走進威海電廠,仿佛來到了一座偌大的花園。生產車間、辦公樓全都掩映在一片綠色之中。通往廠區的道路兩旁佇立著的法國梧桐,像是盡忠職守的戰士守護著電廠,并見證著電廠輝煌的成長歷程。威海電廠始建于1991年4月,是國家“九五”重點建設項目。一期工程2×12.5萬千瓦機組分別于1993年和1994年投產發電,按照國家“上大壓小”政策,已于2008年12月全部關停;二期工程2×30萬千瓦機組于1998年3月和11月投產,后在2008年增容為32萬千瓦;三期工程2×68萬千瓦機組于2010年底實現雙投,同時也是山東省首臺60萬千瓦等級超超臨界發電機組。再加上5.7萬千瓦的風電機組,目前威海電廠總裝機容量為205.7萬千瓦。
據介紹,威海電廠是全國電力行業首家采用反滲透海水淡化技術作為發電水源的企業。對于一座坐落在海邊的電廠來說,淡水資源匱乏是其所面臨的最棘手的問題。為了攻克這一難關,華威人凝心聚力,通過建設兩期日產能力分別為2500噸、7200噸的海水淡化工程,使得處理以后海水的脫鹽率達到了98%,確保了全廠生產用水。這樣一來每年又可分別節約90萬噸、250萬噸自來水。2001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溫家寶同志視察威海電廠時,高度評價電廠的海水淡化工程“為缺水地區的海濱電廠解決淡水問題提供了一個新的好辦法”。
不僅如此,電廠還采用海水冷卻汽輪機排汽及海水脫硫工藝,節約了大量的淡水資源。采用海水冷卻較之傳統的涼水塔冷卻,可降低一定比例的蒸發損失。據估算,如蒸發量按1%計算,32萬千瓦單臺機組每小時可節約淡水230—340立方米;68萬千瓦單臺機組每小時可節約淡水480—770立方米。為社會節省大量淡水資源的同時,也為企業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可謂一舉兩得。
威海電廠一直以來以創一流工作為引領,大力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建設。據悉,威海電廠三期兩臺68萬千瓦機組的發電廠用電率和生產供電煤耗在集團同類型機組中一直名列前茅。
電廠集控中心的在線監測數據顯示,該廠5號機組煙氣中二氧化硫的濃度為1776毫克每標準立方米。脫硫后,二氧化硫的濃度降至38.6毫克每標準立方米,脫硫率為97.8%;不僅在脫硫上達到國家標準,在脫硝上,威海電廠也是認真執行環保設施“三同時”制度。據統計,三期工程投運以來減排二氧化硫36699噸,氮氧化物3564噸,達到當時國內先進水平。
可是威海電廠并沒有就此止步,為了符合國家即將施行的“史上最嚴”排放標準,二期脫硝改造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預計今年11月底完成3號機組SCR脫銷改造并投運,4號機組脫銷改造將于2014年完成。同時,威海電廠采用等離子點火及穩燃技術,提高了環保效益的同時又提高了經濟效益。電廠所用燃料全部通過海運,并在兩個自備碼頭接卸,這樣以來,不僅能減輕交通運輸壓力,同時對于降低運輸成本,保障電廠在煤炭市場波動時的煤炭供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達則兼濟天下,2011年9月,威海電廠仿真培訓中心正式被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批準為“全國電力行業仿真培訓基地”,自2006年成功才承辦中央企業職工技能競賽火電機組集控運行值班員決賽以來,仿真中心多次承辦華能集團公司、華能山東公司各項技能培訓及競賽活動。此外電廠積極拓展系統內、外電力仿真培訓市場。據介紹,中心自成立至2012年底,已先后培訓5194人次,打造并樹立了優質的華能培訓品牌。
該廠廠長牟春華表示,“作為華能下屬的發電企業,踐行‘三色’使命,致力于建設生態電廠,是電廠義不容辭的責任。這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在電廠的努力下,落實到了實處。同時正是憑借這種穩扎穩打的工作作風,華能威海電廠才取得今天的驕人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