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亞總統古德勒克·喬納森日前簽署協議,計劃將尼國有電力資產出售給15家公司。此次出售的國有電力資產包括10家發電廠和5家配電公司。此舉旨在幫助解決尼長期存在的電力短缺問題,同時也是其電力私有化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電力缺口成絆腳石
尼日利亞是非洲最大的石油生產國,也是非洲第二大經濟體,但其國內電力短缺問題十分嚴重。尼全國人口1.6億,預計未來10年需要4萬兆瓦電力,而目前實際發電量不到5000兆瓦,有近一半的人口處于日常缺電的狀態。
據悉,尼全國共有12家發電廠,而國家電網僅由5家天然氣電廠和3家水電站供電,全國電力系統裝機容量嚴重不足。
據當地《抨擊報》報道,尼電力部表示,截至2012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為6442兆瓦,但實際供電量遠遠落后于發電裝機量。2012年12月23日,全國發電峰值僅為4517.6兆瓦。
電力短缺迫使尼每年要花費數十億美元進口柴油發電,這嚴重影響了其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據當地《每日信報》消息,尼工商礦農業聯合會表示,由于供電不足,國內商業用戶和居民不得不依靠自主發電,從而使國內商業經營成本增加了40%。
究其原因,尼電力生產和輸送能力低,致使電力成本居高不下;國內電力設備嚴重老化,存在著巨大安全隱患;電力工業高度壟斷,腐敗猖獗,管理水平低下;國內電力投資不足,電力發展艱難;國內資源利用不合理,對天然氣依賴性較大。
總統喬納森曾表示:“政府確信,只有引進私有投資者,電力改革才能獲得成功。”
崎嶇的私有化之路
早在2010年,尼現任總統喬納森就宣布,將對電力行業進行私有化改革。他表示,尼將允許私營企業投資建設天然氣電廠、水電站和燃煤電站,并可以參與電力銷售。
私有化改革計劃擬于2011年前轉讓部分國有發配電資產,并承諾于2012年結束經常斷電的局面
2011年,為推進電力行業私有化改革,尼電力部成立專門的委員會來管理尼國家電力公司的運營。同時將尼國電多數高管調往電力部或公司之外的其他地方任職。此舉標志著尼電力行業私有化改革已邁出關鍵性一步。
然而,到2011年底,尼總統電力特別行動小組及尼電力部連續三次推遲了國內電力行業改革的進程,將尼國電下屬18家電力公司的招投標延遲到2012年第2季度。
2012年2月,尼政府再次推遲了其先前公布的拆分尼國電并進行私有化的既定安排,致使私有化改革未能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9月,尼公共企業管理局再次調整了電力行業私有化的時間表,將發電企業財務標的開標時間推遲到10月16日。
同年,尼電力部長納吉和公共企業管理局局長博蘭樂遭解職。盡管尼副總統桑博對外表示,這不會影響尼電力私有化改革進程,但一系列的變故讓一直關注尼電力行業改革及私有化進程的投資者極其失望。尼政府推動電力行業私有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徹底改變長期壟斷經營格局和電力發展舉步維艱局面,來自國外的私有投資者將充分享受投資優惠政策:項目建成投產初期免繳企業所得稅、免稅期之后的投資補貼以及生產用設備實行更加優惠的關稅減免等。
尼日利亞總統喬納森(前排左三)及政府官員視察奧貢州的Papalanto發電廠。
這使得眾多國際電力公司紛紛進入尼電力市場尋求發展。此前,美國GE公司獲得美進出口銀行10億美元貸款支持,開始向尼日利亞出口電力設備。ABB集團也重返尼電力市場,計劃未來五年內大規模進行投資。
此外,來自以色列、瑞士、奧地利、英國、中國等國的近400家投資者都參與到尼電力行業私有化改革進程之中。
盡管市場吸引力巨大,但尼國內的投資環境還是引起了外資公司的擔憂:尼政府的人事變動和隨意性的政策變更容易造成投資進程受阻;政府腐敗嚴重,管理能力差,辦事效率低下,增加了投資風險;基礎設施落后、安全狀況惡劣令國外投資者信心不足;尼工會力量過于強大,罷工呈常態,且勞動力素質低;外籍員工準入難;土地問題、經濟糾紛難以解決。
雖然在私有化進程中遭受了許多挫折,但“迷信”私有化的尼政府勢必會將改革推行下去。
私有化拉動電力收入
據尼國電提供的數據,在電力部門完成目前私有化進程的3年內,隨著輸電效率和發電量的提高,尼電力行業的收入將達到每年75億美元。
據了解,2012年底,尼電力行業收入僅為16.5億美元,輸電效率為46%,發電量4000兆瓦。尼政府預計,用3年時間將輸電效率提高1倍,且爭取達到1萬兆瓦的發電量。
隨著電力行業私有化改革的推進和未來10家發電廠的建設,2013—2014年將成為尼能源行業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時期。
加拿大蒙特利爾銀行預測,若尼國內達到1萬兆瓦的發電量,2014—2015年其國內電力需求將再增加8000兆瓦,并需要開始新一輪的投資。2015年后,隨著經濟穩步增長,尼可能會將發電量提至2萬兆瓦,并改變現行的電力收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