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揚州110千伏平安變電站移相器示范工程正式投運,成為我國首個輸電移相器工程。“該工程由我們自主研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投運以來,運行狀態良好,為提升我國新能源電力就地消納能力提供了技術支撐。”保定天威保變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保變電氣)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淑娟說。
裝備制造業是國之重器,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構筑未來發展戰略優勢的關鍵舉措。近年來,保變電氣堅持走自主創新道路,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掌握了制造特高壓交直流電力變壓器、配套大水電和大核電的發電機主變壓器等產品的近百項關鍵核心技術,生產了一系列世界先進水平的輸變電產品,成為中國特高壓技術引領世界的重要代表。
·堅持自主創新,加速高端裝備國產化
變壓器制造有數百個質量控制點,稍有誤差對產品性能而言都是致命的。“以前變壓器制造的這些關鍵核心技術都掌握在外國公司手中,咱們花錢引進,還得看人家臉色。”劉淑娟說,“只有通過自主創新,才能打造自主可控的大國重器,生產出世界先進的尖端產品,為我國裝備制造業爭氣。”
國內首臺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變壓器,我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華龍一號”三代核電機型機組主變壓器,世界電壓等級最高和容量最大的±800千伏柔性直流變壓器……翻開保變電氣的企業發展手冊,“世界首個”“中國首臺”等字眼近年來頻頻出現。
談起國內首臺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變壓器的研制過程,保變電氣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劉東升記憶猶新:“這是我國第一條自主研發、設計、建設,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特高壓交流變壓器。當時沒有成熟路線可循,只能靠自己研發。”
該產品的研發過程歷時3年。其間,公司研發人員輪番上陣,通過集智攻關,反復論證,將設計技術、工藝技術、測試技術等難題一個個攻克。“產品試驗階段是最緊張的時刻。”劉東升說,主體變和調補變兩臺變壓器要進行單臺試驗、組合試驗,合計近60個試驗項目,還要在數十名廠外專家、代表的嚴密見證下完成。整整10個晝夜,公司技術專家和超高壓試驗室試驗人員,沒有吃過一頓安心飯,沒有睡過一個整宿覺,大伙兒每天工作到凌晨。
當最后一個試驗順利結束,現場的外籍監理人員主動拉著中方人員合影。“咱們的技術和產品,終于讓老外服氣啦!”劉東升說,該套產品的研制過程,讓公司掌握了特高壓交流變壓器制造的20多項核心技術。其中,特高壓單相自耦變壓器這一技術成果,還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
以國家重大工程需求為抓手,保變電氣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展新能源和新型電力系統項目的關鍵技術攻關,在特高壓等高端產品上始終保持技術領先。目前,在我國超、特高壓交直流電力變壓器領域,該公司擁有50余項中國首臺(套)技術創新成果,生產了一系列代表世界輸變電領域最高水平的產品,為三峽工程、西電東送、華龍一號、深海一號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提供了技術裝備支撐。
·搭建科研平臺,推動核心技術攻關
近日,走進保變電氣輸變電技術研究院的模擬仿真實驗室,記者看到公司副總工程師、技術帶頭人張棟正坐在電腦前,利用仿真軟件進行220千伏移相變壓器的拓撲結構研究。
新能源發電的高峰時段,富余電量無法消納,給電網安全運行帶來隱患,這成為阻礙行業發展的一大難題。“移相變壓器可實現新能源電力可控,但生產技術只有歐美國家掌握。當前,我們正在研究適合我國電力系統的移相變壓器技術參數、標準,提升新能源發電利用率。”張棟告訴記者。
據介紹,傳統物理驗證需面對電氣設備運行過程中的安全隱患,還要承擔真材實料投入帶來的高昂成本,而利用仿真軟件對變壓器內部構件和運行特性進行虛擬仿真,精度高且重復性和通用性好,原本半年才能完成的仿真設計,現在僅需1個月時間。
模擬仿真實驗只是輸變電技術研究院的科研功能之一,該院還擁有環境可靠性、電磁兼容及傳感器校驗、磁性材料實驗等實驗室,電磁、熱力、電力電子、高壓設備故障模擬等試驗區。“這里是基礎研究、仿真計算、模型試驗和成品試驗深度融合的研發平臺,為攻關行業難題提供堅實保障。”張棟說。
去年以來,利用該研發平臺,張棟帶領團隊相繼成功研制出我國首臺10千伏和110千伏移相變壓器,并完成帶電投運,有效解決了山區分布式光伏集中接入帶來的電壓越限和電力互濟問題。
“實現自主創新,關鍵要建設高水平的科研平臺,把科研人才和設備集中起來,才能對關鍵核心技術開展攻關。”張棟說,近年來保變電氣投入大量資金,建設科研創新平臺。相繼創建了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輸變電技術研究院、特高壓變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6個省級科研平臺。還與國內多家高校、科研院所長期合作,建立了10余個產學研合作機構。
有了科研平臺的支撐,保變電氣持續對振動與噪聲、發熱與冷卻、強度分析、智能運維等行業痛點問題開展攻關,掌握了特高壓、核電、移相變、發電主變等高端變壓器的關鍵核心技術。
截至目前,保變電氣先后承擔國家及省部級重大科研課題28項,榮獲國家及省部級科技獎勵160余項,擁有專利技術1595項,引領我國電力工業發展。
·記者感言
前不久,在保變電氣的一個特高壓變壓器制造過程中,進行線圈套裝時,因角環間距過大造成裝配困難。如果從外部廠家定制,最快也需要1個月的時間。工期不等人,由一線工人組建的李金德創新工作室通過創新修補方法,僅用2天時間,就解決了這一問題。像這樣發生在生產一線的創新事例,在保變電氣不勝枚舉。
記者在采訪中,感受到了強烈的創新氛圍。在這里,創新并不是科研部門的專屬,在一線生產車間,創新氛圍同樣濃郁,且結出了累累碩果。從上到下,人人參與創新,這才有了一件件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產品。創新是推動保變電氣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去年,以保變電氣為代表的保定市電力及新能源高端裝備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如今,保定的創新氛圍日漸濃厚,越來越多的集群內企業依托創新邁向高端。(河北日報、河北日報客戶端記者李連成)
裝備制造業是國之重器,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構筑未來發展戰略優勢的關鍵舉措。近年來,保變電氣堅持走自主創新道路,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掌握了制造特高壓交直流電力變壓器、配套大水電和大核電的發電機主變壓器等產品的近百項關鍵核心技術,生產了一系列世界先進水平的輸變電產品,成為中國特高壓技術引領世界的重要代表。
·堅持自主創新,加速高端裝備國產化
變壓器制造有數百個質量控制點,稍有誤差對產品性能而言都是致命的。“以前變壓器制造的這些關鍵核心技術都掌握在外國公司手中,咱們花錢引進,還得看人家臉色。”劉淑娟說,“只有通過自主創新,才能打造自主可控的大國重器,生產出世界先進的尖端產品,為我國裝備制造業爭氣。”
國內首臺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變壓器,我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華龍一號”三代核電機型機組主變壓器,世界電壓等級最高和容量最大的±800千伏柔性直流變壓器……翻開保變電氣的企業發展手冊,“世界首個”“中國首臺”等字眼近年來頻頻出現。
談起國內首臺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變壓器的研制過程,保變電氣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劉東升記憶猶新:“這是我國第一條自主研發、設計、建設,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特高壓交流變壓器。當時沒有成熟路線可循,只能靠自己研發。”
該產品的研發過程歷時3年。其間,公司研發人員輪番上陣,通過集智攻關,反復論證,將設計技術、工藝技術、測試技術等難題一個個攻克。“產品試驗階段是最緊張的時刻。”劉東升說,主體變和調補變兩臺變壓器要進行單臺試驗、組合試驗,合計近60個試驗項目,還要在數十名廠外專家、代表的嚴密見證下完成。整整10個晝夜,公司技術專家和超高壓試驗室試驗人員,沒有吃過一頓安心飯,沒有睡過一個整宿覺,大伙兒每天工作到凌晨。
當最后一個試驗順利結束,現場的外籍監理人員主動拉著中方人員合影。“咱們的技術和產品,終于讓老外服氣啦!”劉東升說,該套產品的研制過程,讓公司掌握了特高壓交流變壓器制造的20多項核心技術。其中,特高壓單相自耦變壓器這一技術成果,還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
以國家重大工程需求為抓手,保變電氣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展新能源和新型電力系統項目的關鍵技術攻關,在特高壓等高端產品上始終保持技術領先。目前,在我國超、特高壓交直流電力變壓器領域,該公司擁有50余項中國首臺(套)技術創新成果,生產了一系列代表世界輸變電領域最高水平的產品,為三峽工程、西電東送、華龍一號、深海一號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提供了技術裝備支撐。
·搭建科研平臺,推動核心技術攻關
近日,走進保變電氣輸變電技術研究院的模擬仿真實驗室,記者看到公司副總工程師、技術帶頭人張棟正坐在電腦前,利用仿真軟件進行220千伏移相變壓器的拓撲結構研究。
新能源發電的高峰時段,富余電量無法消納,給電網安全運行帶來隱患,這成為阻礙行業發展的一大難題。“移相變壓器可實現新能源電力可控,但生產技術只有歐美國家掌握。當前,我們正在研究適合我國電力系統的移相變壓器技術參數、標準,提升新能源發電利用率。”張棟告訴記者。
據介紹,傳統物理驗證需面對電氣設備運行過程中的安全隱患,還要承擔真材實料投入帶來的高昂成本,而利用仿真軟件對變壓器內部構件和運行特性進行虛擬仿真,精度高且重復性和通用性好,原本半年才能完成的仿真設計,現在僅需1個月時間。
模擬仿真實驗只是輸變電技術研究院的科研功能之一,該院還擁有環境可靠性、電磁兼容及傳感器校驗、磁性材料實驗等實驗室,電磁、熱力、電力電子、高壓設備故障模擬等試驗區。“這里是基礎研究、仿真計算、模型試驗和成品試驗深度融合的研發平臺,為攻關行業難題提供堅實保障。”張棟說。
去年以來,利用該研發平臺,張棟帶領團隊相繼成功研制出我國首臺10千伏和110千伏移相變壓器,并完成帶電投運,有效解決了山區分布式光伏集中接入帶來的電壓越限和電力互濟問題。
“實現自主創新,關鍵要建設高水平的科研平臺,把科研人才和設備集中起來,才能對關鍵核心技術開展攻關。”張棟說,近年來保變電氣投入大量資金,建設科研創新平臺。相繼創建了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輸變電技術研究院、特高壓變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6個省級科研平臺。還與國內多家高校、科研院所長期合作,建立了10余個產學研合作機構。
有了科研平臺的支撐,保變電氣持續對振動與噪聲、發熱與冷卻、強度分析、智能運維等行業痛點問題開展攻關,掌握了特高壓、核電、移相變、發電主變等高端變壓器的關鍵核心技術。
截至目前,保變電氣先后承擔國家及省部級重大科研課題28項,榮獲國家及省部級科技獎勵160余項,擁有專利技術1595項,引領我國電力工業發展。
·記者感言
前不久,在保變電氣的一個特高壓變壓器制造過程中,進行線圈套裝時,因角環間距過大造成裝配困難。如果從外部廠家定制,最快也需要1個月的時間。工期不等人,由一線工人組建的李金德創新工作室通過創新修補方法,僅用2天時間,就解決了這一問題。像這樣發生在生產一線的創新事例,在保變電氣不勝枚舉。
記者在采訪中,感受到了強烈的創新氛圍。在這里,創新并不是科研部門的專屬,在一線生產車間,創新氛圍同樣濃郁,且結出了累累碩果。從上到下,人人參與創新,這才有了一件件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產品。創新是推動保變電氣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去年,以保變電氣為代表的保定市電力及新能源高端裝備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如今,保定的創新氛圍日漸濃厚,越來越多的集群內企業依托創新邁向高端。(河北日報、河北日報客戶端記者李連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