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在兩國之間,有一條深入經濟社會方方面面、乃至融入人民生活點點滴滴的紐帶,無疑給這兩個國家的關系上了一道保險繩———比如中國與老撾之間的電力合作。
●十余年來尤其是自2009年的近五年來,一個專有名詞已經在老撾北部四省的官方、民間約定俗成、口耳相傳———中國電。
比之更彌足珍貴的,是因電力結緣催生、升華的中老兩國電力界的深情厚誼,以及推而廣之更加深化的中老伙伴關系。這是本報記者9月底先后赴云南、老撾實地探訪云南電網對老撾送電時最為真切的感受。
●囊括10千伏、35千伏、115千伏等多個電壓等級的對老送電線路,讓老撾北部四省的電力普及率較之前翻了數倍,更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充足、穩定的動力支持。更為重要的是,跨越崇山峻嶺的電力線路,架起了一座中老兩國人民的連心橋、友誼線。
山水相連、陸海相依的中老兩國,因電力合作而走得更近,又行得更遠。
“第四條經濟通道”的重要一極
當中老之間的能源合作,被定義為“傳統領域”時,更深刻的內涵是雙方的合作已然成熟,且歷史悠久。自2001年云電送老10千伏線路首開電閘,十余年來5條送電線路相繼建成,一個多電壓等級、多線路運行、覆蓋面廣、送電穩定的中老電力聯網格局已經成型。
在西雙版納首府景洪市,發源于青海玉樹的瀾滄江穿城而過,往南綿延數十里即進入老撾南塔省。
1992年,在亞洲開發銀行的倡議下,包括中國在內的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內的6個國家共同發起了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GMS)機制,以加強各成員國間的經濟聯系,促進次區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
在諸多合作板塊中,以電力為主的能源合作成為GMS機制下的重點。十余年來,歷屆中國領導人在與大湄公河流域國家領導人會談中,能源電力合作都被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
南方電網公司作為中國政府確定的大湄公河次區域電力合作的中方執行單位,按照國家長期穩定、面向未來、睦鄰友好、全面合作的指導方針,加快推動和強化與越南、老撾、緬甸等次區域國家的電網互聯、電力交易和合作開發。
打開谷歌地圖,可以清晰地看到云南的特殊地理位置:西南接緬甸、正南接老撾、東南接越南。也正因為如此,在南方電網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的電力合作中,區內具有豐富水電資源的云南電網成為對外送電的橋頭堡。
2013年9月26日,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與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朱馬里會談時指出,要繼續推進中老互聯 互通、能源資源等傳統領域的合作。
同一天,老撾南塔省,老撾國家電力公司南塔省分公司,該公司總經理希薩瓦·南提拉鄭重地對本報記者說:“南塔省90%以上的電來自中國,中國電給南塔帶來光明和富裕,愿我們的友誼像中國對老送電線路一樣源遠流長。”當電力合作,被老撾人民賦予光明和富裕的全新價值時,它的背后是老撾北部四省已普遍接近70%的用電普及率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很有必要系統地梳理一下云電送老的歷史進程:2001年,云南電網10千伏磨丁線開啟了對老送電的嶄新歷史;2003年5月,老撾35千伏班通變電站投運后,中國電從這里進入老撾北部,當年送電量為434萬千瓦時;2009年4月,對老送電又新添一條35千伏磨老線,該線投運后,當年中國對老送電量達到1964萬千瓦時,相比2003年實現了跨越性的增長;2009年9月,受南方電網公司委托,云南電網公司與老撾國家電力公司簽署《115千伏勐臘—那磨線路購售電協議》;同年12月6日,該聯網項目投運,開始向老撾北部南塔及烏多姆塞兩省供電;2012年2月,自云南普洱市至老撾豐沙里約烏縣的35千伏和蘭線輸變電工程 進入對老送電序列。
至此,云電送老網絡架構最終成型。
來自云南電網公司的數據顯示,2013年1~8月,云南電網公司對老撾送電1.44億千瓦時,較去年同期增長122.24%;截至今年8月25日,對老送電累計電量達4.12億千瓦時。
對于最高僅僅115千伏電壓等級、年總送電量不足1億千瓦時的云電送老工程,可能一些人不以為然。但如果我們深入了解一下老撾的電力工業,就會對這一歷史性的工程有一個清楚的認識。
一份由商務部2010年底完成的《老撾水電資源及其開發情況調研報告》顯示,老撾目前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全國電網,現有電網最高電壓等級為115千伏。
電網連通各縣市、村莊和家庭的比重分別是69.3%、58.2%和69.3%,其中家庭用電量占全國用電比重高達80%。
主要為家庭用電,且電網聯通家庭比例僅為69.3%,1億多千瓦時的中國電可以為多少老撾家庭帶來光明,只要稍微熟悉電力工業的人都會算出一筆賬來。
“中國電的跨境輸送,讓南塔省15萬人都用上了電。”老撾國家電力公司南塔省分公司副總經理醒康告訴本報記者,自2009年中國開始為老撾輸送電力后,南塔缺電的狀況徹底改變了。
南塔省如此,同樣享受到中國電的烏 多姆賽省、瑯勃拉邦、沙耶武里省等老撾北部省區,在記者的走訪中,包括政府官員和電力企業人士也給出了類似的回答。
在中國與東南亞的全面合作上,電力聯網被譽為“第四條經濟大通道”,而中老電力輸送通道則是其中的重要一極。
激蕩在中老電網上的深厚友誼
“我們和中國的電力同行都是兩國的平凡人,但正是通過無數像我們這樣平凡人親密無間的合作、交往,才加深了對彼此國家、人民的認識,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老撾電力南塔省分公司總經理希薩瓦·南提拉對記者表示。
又一次見到希薩瓦·南提拉,磨憨供電所所長趙俊生快速上去,“狠狠”地來了一個大擁抱,然后拉到一邊聊起了近況,親切之情仿如兄弟。
每個月的25號,是中老雙方確定的國際抄表日,作為南方電網對老送電的最基層執行單位,趙俊生都要帶著抄收班長巖峰前往老撾115千伏那磨變進行抄表核算。而在這一天,老撾國家電力公司南塔省分公司總經理希薩瓦·南提拉都會前來迎接老趙。
從2009年115千伏那磨變建成以來,老趙每月一次的國際抄表行動就從來沒中斷過。也為了更好地與老撾同行交流,老趙買了一本中老詞典,刻苦學習老撾語。現在的趙所長,已經能用一口流利的老撾語與希薩瓦總經理進行業務交流了。
最讓記者驚訝的是,純正老撾人的希薩瓦居然能基本聽懂記者的話,也能說一些簡單的中文,“和中國朋友認識都十多年了,每次見面我們都會互相學習一些對方的語言,現在我們的交流是完全沒問題的。”互相學習語言,讓中老兩國電力人在業 務合作上順暢無阻。當然,這只是雙方合作和友誼開始的第一步。
希薩瓦告訴記者,他對中國電力人的認識,是從趙所長身上開始的。“五年多了,每個月的抄表,老趙都能準時過來,從未遲到或者缺席過,光這份堅持就讓我們敬佩。最重要的是,在業務交流中,我們也向中國電力同行學到了很多知識。”困擾老撾電力人的一個突出難題,是線損,本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由于各種原因,老撾北部四省的供電線損一般都超過了20%,有的甚至更高,“我聽說云南很多地方的供電線損率大都在10%以下,除了技術上更先進,管理上也很有經驗,我們一直在向云南的電力同行學習。”希薩瓦說。
在了解老撾電力同行的想法后,也為了更好地促進對老送電工作,云南電網公司與老撾國家電力公司建立了定期會晤機制,通過每年定期召開送電安全聯系會及技術交流、技能競賽、現場培訓等,加強對老撾電力人員的技術指導,確保了聯網線路的安全穩定運行。 在去老撾前,西雙版納供電局局長洪波告訴記者,在云南電網公司的統籌安排下,該局每年都會組織好幾次培訓和交流活動,把老撾電力同行請過來,一起交流學習經驗心得,“都是一些專題學習活動,每次就一個問題展開,比如供電可靠性、線損等等,都會有。有時還會安排一些老撾電力員工到中國專門的電力類大學去學習深造。”曾經擔任過115千伏那磨變電站站長的老撾電力員工張達榮就是其中之一。在云南電網公司的幫助下,張達榮2008年進入武漢大學電氣工程專業學習深造,四年后畢業回到了老撾。出色的中文和專業知識,讓他在老撾電力同仁中脫穎而出,很快就被調到了南塔省電力公司總部工作。
“在中國的學習經歷讓我非常難忘,而與中國電力人幾年來的緊密合作,更是讓我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趙所長和巖師傅,既是我的師傅,也是我的好兄弟。”張達榮說。
在電力合作中結下友誼,在雙方的交流學習中升華友誼。中老送電線路的嶄亮銀線,牽起了綿長和深厚的中老情。
融入老撾經濟社會血脈的中國電
“我們南塔省用中國電有十多年了,以前全省一個工廠都沒有,這幾年通過招商引資和自主發展,現在已經有3個橡膠廠,4個礦廠了,發展還是很快的。”南塔省能源和礦業廳副廳長坎蓬·迪羅翁說。
在中國,很難想象有人會把一個地名與電放在一起,組成一個新名詞,但在老撾北部四省,上至政府官員,下至餐館老板,中國電都成為他們口中的一個常用語,有的老撾人甚至能用不太熟練的漢語說出“中國電”三個字。
對老撾烏多姆賽省那莫縣縣委書記兼縣長坎先·紹蒙烏來說,中國電的進入,帶來的最大改變是全縣通電率的突飛猛進,“全縣64個自然村,在中國電進入前,只有十幾個村有電,現在已經有43個村通上電,今年還計劃新增9個通電村,我們的目標是到2015年實現村村通電。這一切都需要中國朋友的大力支持才行。”而對南塔省能源和礦業廳副廳長坎蓬·迪羅翁而言,中國電最大的好處就是給本省幾乎為零的工業帶來了巨大變化。
“南塔現在已經有3個橡膠廠,4個礦廠了,中國電的進入,讓南塔工業實現了快速發展。下一步我們的橡膠工業會發展很快,對中國電還有很大的需求。”坎蓬·迪羅翁告訴本報記者,不光是南塔省,在整個老撾北部九省中,大部分用電都依賴于微水電,不但發電量小,供 電不穩定,而且難以得到保障。在中國電進來前,一到枯水期就沒電可用,每天停電是很普遍的現象。不但工業發展沒有保障,老百姓的生產生活同樣深受影響。
在昆曼國際公路穿村而過的南塔縣段通賽樂村,記者走訪了路邊的一家洗車場。了解我們的來意后,經營洗車場的依沙蘇禮貌而又熱情地豎起大拇指:“中國電,好!”這位退役軍人從1998年開始經營洗車場,當時電力供應時斷時續,一天洗不了幾輛車。自從中國電輸送進來以后,24小時全天候供電,一天最多可以洗40輛車,月收入可達上萬元人民幣。
記者走訪的第二站,是富麗德木材加工廠。在這家南塔省最大的木材加工廠,記者看到,木制品加工的各個流程井然有序地在進行:繪圖師目不轉睛地專注于手中的木料、電鋸高速運轉下木屑上下翻飛、雕刻師嫻熟地揮舞著手中的工具一刀刀地雕琢出精美的藝術品……木材加工廠老板偏沙姆告訴記者,工廠主營花梨木、紅木、紫檀木制品,30~50%的產品銷往中國。雖然1990年就開始辦廠,但真正辦起規模、辦出質量,還得從 2006年開始全用中國電說起,由于用電質量有了可靠保障,生產能力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長,到今年規模實現翻番,工人數量也增加到了35個,一年凈利潤達到4億老撾幣(約合30萬人民幣)。
“10年了,我們對中國電有感情了,生活變得方便、生意越來越好,而且也是這條街上最早用電、最早富起來的商戶,希望以后一直有中國電相伴!”南塔蘇家私房菜飯館老板娘送沙歡看到記者是從中國來的,滿臉的喜悅。
送沙歡告訴記者,自己是這條街上最早用電的商戶,餐館開了10多年,但以前生意不怎么好,每天也只有3~4個小時有電,隨時準備用柴油機發電。
“當時只有一個老式冰箱,很多菜都不敢多買,怕壞了。油費和電費加起來每月都要四五百元人民幣。中國電送到老撾后,我們立即申請用電,現在24小時用電都有了保障。”送沙歡告訴記者。
現在送沙歡的餐館在南塔算是檔次最高也是規模最大的了,同時使用6臺冰箱、2臺電視,經營面積也從以前的66平方米,擴大到現在的45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