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控中心對草塘沿Ⅳ號700開閉沿田70012間隔遠控操作不成功,請盡快前往草塘沿IV號700環網室進行確認和操作。”4月1日上午,國網浙江義烏市供電有限公司城區供電所高壓班工作人員吳俊接到公司調控中心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他根據要求第一時間趕到環網室進行操作。
草塘沿IV號700環網室位于福田路與誠信大道交叉口,這里關系著周邊誠信一區、二區以及國際商貿城三區、四區的供電情況。只見吳俊戴著“智能頭盔”走進環網室,用手在空中“指指點點”,然后徑直走到一處開關柜前。與此同時,在國網義烏市供電公司調控中心,調度員朱永明通過大屏幕上的數字孿生系統清楚地看到了環網室內的一切情況,他通過系統讓吳俊按照調度要求將沿田70012間隔遙控切換開關切至遠方位置。兩人配合下,迅速完成了環網室的遠程操作,最后進行現場確認。
“用電安全無小事!別看只是簡單的一項操作,以前,這樣的操作,我們需要通過打電話、拍照等方式和調控中心一再確認,差不多需要半個小時左右才能完成。”吳俊摘下“智能頭盔”,指著頭盔上的眼鏡告訴記者,“剛剛所有的操作過程以及數據,我就是在眼鏡上看到的,在這里面有一個孿生環網室,調控中心需要我走到哪里,里面會有路線,需要按哪個按鈕,眼鏡中對應的按鈕就會亮起來,一步步根據要求完成就好了。而且我所有的操作以及環網室內的情況也會實時傳輸至調控中心的大屏幕。”
在“智能頭盔”中“藏”著一個數字孿生環網室。技術人員前期對草塘沿IV號700環網室進行3D建模,1:1建立了一個數字孿生環網室,并采用5G技術和AR技術,實現資料查詢、現場人員定位、現場取證、遠程會商、室內高精度定位與導航等功能。
據悉,草塘沿IV號700環網室是全國首個數字孿生環網室,于3月31日完成調試,目前進入試運營階段。“隨著義烏快速發展,用電需求逐年上升。短短5年時間,我市環網室從700多所增至1055所,但新增運維人員并不多,工作任務越來越重。再加上每個環網室的開關柜都有所不同,操作也大不相同。目前,光開關柜類型都有百余種,上面大大小小的按鈕更是把不計其數。工作人員需要記住這么多操作是很難的一件事情,也給新手上崗帶來了更高的要求。”國網義烏市供電公司工作人員介紹。
對此,早在2017年,國網義烏市供電公司開始研究“智能頭盔”,經過科研人員的長期努力,通過數字孿生系統,讓“供電人”擁有了“千里眼”和“順風耳”,從而實現遠程協助功能,減少了來回奔波溝通交流的時間成本。
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已完成測試站草塘沿IV號700環網室的數字孿生體制作和大屏展示用程序開發。接下去,技術人員將加快研發步伐,將這些技術推廣運用到更多的環網室。
草塘沿IV號700環網室位于福田路與誠信大道交叉口,這里關系著周邊誠信一區、二區以及國際商貿城三區、四區的供電情況。只見吳俊戴著“智能頭盔”走進環網室,用手在空中“指指點點”,然后徑直走到一處開關柜前。與此同時,在國網義烏市供電公司調控中心,調度員朱永明通過大屏幕上的數字孿生系統清楚地看到了環網室內的一切情況,他通過系統讓吳俊按照調度要求將沿田70012間隔遙控切換開關切至遠方位置。兩人配合下,迅速完成了環網室的遠程操作,最后進行現場確認。
“用電安全無小事!別看只是簡單的一項操作,以前,這樣的操作,我們需要通過打電話、拍照等方式和調控中心一再確認,差不多需要半個小時左右才能完成。”吳俊摘下“智能頭盔”,指著頭盔上的眼鏡告訴記者,“剛剛所有的操作過程以及數據,我就是在眼鏡上看到的,在這里面有一個孿生環網室,調控中心需要我走到哪里,里面會有路線,需要按哪個按鈕,眼鏡中對應的按鈕就會亮起來,一步步根據要求完成就好了。而且我所有的操作以及環網室內的情況也會實時傳輸至調控中心的大屏幕。”
在“智能頭盔”中“藏”著一個數字孿生環網室。技術人員前期對草塘沿IV號700環網室進行3D建模,1:1建立了一個數字孿生環網室,并采用5G技術和AR技術,實現資料查詢、現場人員定位、現場取證、遠程會商、室內高精度定位與導航等功能。
據悉,草塘沿IV號700環網室是全國首個數字孿生環網室,于3月31日完成調試,目前進入試運營階段。“隨著義烏快速發展,用電需求逐年上升。短短5年時間,我市環網室從700多所增至1055所,但新增運維人員并不多,工作任務越來越重。再加上每個環網室的開關柜都有所不同,操作也大不相同。目前,光開關柜類型都有百余種,上面大大小小的按鈕更是把不計其數。工作人員需要記住這么多操作是很難的一件事情,也給新手上崗帶來了更高的要求。”國網義烏市供電公司工作人員介紹。
對此,早在2017年,國網義烏市供電公司開始研究“智能頭盔”,經過科研人員的長期努力,通過數字孿生系統,讓“供電人”擁有了“千里眼”和“順風耳”,從而實現遠程協助功能,減少了來回奔波溝通交流的時間成本。
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已完成測試站草塘沿IV號700環網室的數字孿生體制作和大屏展示用程序開發。接下去,技術人員將加快研發步伐,將這些技術推廣運用到更多的環網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