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工信部發布《光伏制造業規范條件》,給光伏行業未來發展上了一道“緊箍咒”。除以“市場準入”規范產業發展之外,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工信部主導制定的《光伏行業兼并重組指導意見》也將于不久之后發布。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對于整個光伏行業而言,市場準入加兼并重組,將是今后一段時期的新主題,而其中受前兩年行業低迷影響最深的多晶硅環節將首當其沖。
“市場準入”
倒逼行業深度整合
工信部17日出臺的《光伏制造業規范條件》,與本月初的《征求意見稿》無大差別。其中,針對光伏硅片、電池組件等制造業各環節在生產規模、電池效率、能耗以及使用壽命等方面均進行了明確規定,未來不符合這些條件的新建或改擴建光伏制造業項目將受到嚴控。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此文件對于推動光伏制造業告別過去無序盲目擴張、避免產能過剩加重意義重大,通過引入“市場準入”機制,有利于行業健康發展。而且,“市場準入”只是開始,政策后續更大的意圖則在于引導光伏企業實施兼并重組,在產業規模增量控制的基礎上推進存量的深度整合。
記者采訪的眾多企業對于落實兼并重組政策普遍動力不足,在他們看來,市場“優勝劣汰”準則將促使眾多中小企業自動退出市場。對于此種觀點,有業內專家指出,目前的情況是優勢企業如果想繼續做大做強,除非未來擴張之路符合政策門檻,否則,其可選擇的路徑或許只有通過兼并重組中小企業來實現,“對于劣勢企業來說,將被市場倒逼加速退出,而對于優勢企業來說,其未來擴張之路將同樣受到政策倒逼”。
另據記者了解,目前國內一些龍頭光伏企業已在就產業整合事宜與相關決策部門溝通,未來一段時間,國內光伏制造業的主題詞將是“兼并重組”。
按照政策制定方的規劃目標,到“十二五”末,國內要形成1家年銷售收入過千億元的光伏企業,3-5家年銷售收入過500億元的光伏企業,3-4家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光伏專用設備企業。
多晶硅環節首當其沖
過去兩年的光伏全行業低迷期中,受打擊最大的是處于產業鏈最上游的多晶硅環節。與中游制造業企業雖訂單“荒”但大部分依然苦撐度日的情形相比,多晶硅環節80%的企業均處于停產狀態,最低潮的時候國內僅有4家龍頭企業勉強維持開工。
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的報告,今年上半年,多晶硅企業的開工率長期維持在不足15%的低水平,上半年全國2.8萬噸的多晶硅產量中,有2.2萬噸產自保利協鑫旗下的江蘇中能硅業,這意味著剩下的四十多家多晶硅企業總計產量僅為0.6萬噸,這與一半企業均達萬噸級的產能規模來說,產能利用率十分低下。
分析人士認為,去年3月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已開始實施,自此之后該行業就陸續步入整合期,隨著后來由于行業低迷至深而導致的中小企業關停潮加速推進,特別是此次光伏全行業準入條件發布出臺,或將推動多晶硅行業企業整合潮相比其他環節更加“慘烈”。該人士進一步指出,市場準入和兼并重組無疑將促使光伏行業優勢企業廣泛受益行業集中度提高,特別是具有產能規模優勢及技術實力支撐的龍頭企業。這一點將在多晶硅環節體現的最為明顯。未來,諸如保利協鑫、特變電工、新光硅業及大全新能源這樣的擁有產能規模和技術指標符合產業政策門檻的優勢企業將在整合潮中加快收購兼并的步伐,進而實現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