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電網工程建設連續兩年下滑。
2020年,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下稱中電聯)發布的《2020-2021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下稱《報告》)顯示,2020年納入行業投資統計體系的主要電力企業合計完成投資9944億元,同比增長9.6%。
其中,去年國內電網工程建設完成投資4699億元,同比下降6.2%,連續兩年下滑。
2019年,國內電網工程建設投資完成額為4856億元,同比下滑9.04%。
中電聯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這主要因電網企業提前一年完成國家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任務,占電網投資比重達44.3%的35千伏及以下電網投資,同比下降20.2%。
上述《報告》顯示,2020年全社會用電量7.51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1%,各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分別為-6.5%、3.9%、5.8%、8.1%。
中電聯稱,經濟運行穩步復蘇是用電量增速回升的最主要原因。全社會用電量季度增速變化趨勢,反映出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及國家逆周期調控政策逐步落地,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持續取得明顯成效,國民經濟持續穩定恢復。
2020年,一產、二產、三產和居民生活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10.2%、2.5%、1.9%和6.9%。其中,第一產業用電量各季度增速分別為4.0%、11.9%、11.6%和12%,連續三個季度增速超過10%。
據界面新聞根據國家能源局公開的數據不完全統計,這是自2008年以來,第一產業用電量增速首次超過三產,位居各大產業用電量增速之首。
中電聯表示,近年來,國家加大農網改造升級力度,村村通動力電,鄉村用電條件持續改善,電力逐步代替人力和畜力,電動機代替柴油機,以及持續深入推進脫貧攻堅戰,帶動鄉村發展,促進第一產業用電潛力釋放。
中電聯預計,2021年全社會用電量將增長6%-7%。綜合考慮國內外經濟形勢、電能替代、上年低基數等因素,以及疫情和外部環境存在的不確定性,2021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前高后低。
2020年,國內非化石能源發電實現較快增長,全國全口徑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合計9.8億千瓦,占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的比重為44.8%,比上年底提高2.8個百分點。
其中,全國新增并網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分別為7167萬千瓦和4820萬千瓦,創歷史新高。
同期,國內電源工程建設完成投資5244億元,同比增長29.2%,其中風電、太陽能發電、水電投資分別增長70.6%、66.4%、19%。
2020年,煤電裝機容量為10.8億千瓦,占當年總裝機容量的比重為49.1%,首次降至50%以下。
“十三五”時期,煤電發電量年均增速為3.5%,占總發電量比重從2015年的67.9%下降至2020年的60.8%,降低7.1個百分點。
中電聯預計,2021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23.7億千瓦,同比增長7.7%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達到11.2億千瓦左右,占比上升至47.3%,比2020年底提高2.5個百分點左右。
中電聯預計,2021年全國基建新增發電裝機容量1.8億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投產1.4億千瓦左右,占比77.78%。
為完成碳達峰目標,中電聯建議,應推動煤電發電量盡早達峰,有力發揮電力系統煤電保底的支撐作用,推進機組靈活性改造,加快煤電向電量和電力調節型電源轉換。
此外,保障高比例新能源消納,風電和光伏發電進一步向中東部地區和南方地區優化布局,在東部地區建立多能互補能源體系,在西部北部地區加大風能、太陽能資源規模化、集約化開發力度。
對于新能源消納困難的地區,提高電網滲透率,可考慮部分60萬千瓦亞臨界煤電機組進行靈活性改造參與深度調峰。
同時,加快跨省跨區電力通道的建設,并拉大峰谷分時電價差,調動各類負荷側資源參與系統調節,促進需求側主動響應新能源出力變化。
2020年入冬以來,受宏觀經濟持續回暖以及低溫寒潮天氣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電力消費需求快速增長,湖南、江西、四川、廣西等部分省份在用電高峰時段電力供應緊張,電煤市場價格高漲。
中電聯預計,2021年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局部地區高峰時段電力供應偏緊甚至緊張。分區域看,東北、西北電力供應存在富余;華東電力供需平衡;華北電力供應偏緊。
中電聯建議,2021年需保障電力燃料供應,增加國內煤炭供應,對于安全條件好且具備生產能力的煤礦,在保供的關鍵時期按照最大產能安排生產計劃。
此外,繼續加大先進產能的釋放力度,進一步增加國內煤炭產能儲備,以應對經濟持續復蘇以及季節性氣候變化等對煤炭消費需求的增加。
中電聯還提議,進一步增加進口煤配額指標,允許異地報關,加速通關放行,快速有效補充國內供應,加大電煤中長期合同履約執行監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