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工程對于中國乃至世界電網發展有引領示范作用,是世界電網發展史上的里程
碑,代表著更先進的遠距離、大容量輸電技術方向。”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方電網公司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立浧
南網傳媒全媒體記者:胡彬 徐毅 陳永俊 江濤
柔性直流與常規直流的混合,解決常規直流輸電固有難題,創造19項世界第一,烏東德電站送電廣東廣西特高壓多端柔性直流示范工程的示范意義不言而喻。參與工程籌劃、技術研發、方案審定及工程建設全過程的李立浧,現在見證工程建成,感慨頗多。
技術與經濟性的最優結合
李立浧院士專訪錄
■ 世界首個特高壓混合直流工程,為什么會選擇這種技術方案?
*以下文字整理自李立浧院士的采訪
特高壓
西電東送國家戰略,把西部水電送到用電需求大的廣東、廣西,距離近1500公里。遠距離大容量輸電用特高壓直流最經濟高效,而且南方電網公司已經建成了多條±800千伏特高壓常規直流工程,經驗和技術積累非常豐富。
柔性直流
常規直流工程并網后,其換相失敗現象不能避免等固有特性,會對受端電網系統安全穩定帶來一定沖擊。柔性直流能解決這些問題,而且調控更加靈活,還能在關鍵時刻支持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因此,送端選常規直流,受端選柔性直流,這種方案既經濟,技術上又先進。
■ 方案經過怎樣的研究論證定下?
*以下文字整理自李立浧院士的采訪
研究論證過程是科學嚴謹的。討論方案選擇時,有過不同意見,有過爭論,但是最終達成共識,認為柔性直流代表未來直流輸電的方向。南方電網公司黨組最終決定采用柔性直流輸電方案,作出了科學決策。
此前,很多國外的同行提醒我們要非常慎重,“你們的方案很大膽,存在技術風險,在柔直很多問題沒弄清楚前,不要輕易實踐。”
▲烏東德電站送電廣東廣西特高壓多端柔性直流示范工程廣東受端龍門換流站。李志杰 楊惠平 陳海東 攝
他們的意見正是我們科研團隊所關注的,也激勵我們加強科研的決心。在科研過程中,設想了各種問題和風險,絞盡腦汁,對技術方案反復討論打磨,提出了多種應對方案,力求把問題都搞明白。工程建設證明,我們提出的方案是科學合理的。現在國外同行都表示贊賞,認為南方電網公司為世界電網技術發展作出了貢獻。
工程核心設備都是國產的
李立浧院士專訪錄
■ 19項世界第一,如何創造出來的?
*以下文字整理自李立浧院士的采訪
19項世界第一不是提前設定的,而是隨著工程的研究推進,我們自然而然地發現,一些東西是世界上其他工程沒有做過的。
比如用軟件系統拓撲結構消除線路故障的思路,打破了傳統安裝斷路器的硬件方法。這個方法開創了柔性直流采用架空線路的先河。以前柔直工程都用電纜,如果我們這個工程也采用電纜,大家設想,1500公里的距離,造價得多貴?
我們的科研人員從問題出發,敢于提想法,“大膽設想,認真求證”,成就了19項世界第一。
■ 19項世界第一,也包括關鍵設備創新?
*以下文字整理自李立浧院士的采訪
工程的順利投產
不僅僅是技術創新的成功
也是設備國產化的成功
▲烏東德電站送電廣東廣西特高壓多端柔性直流示范工程廣西受端柳北換流站柔直閥廳。鄧云天 攝
在“高壓大容量柔性直流輸電關鍵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應用”這一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的支持下,南方電網公司把換流閥、啟動電阻、橋臂電抗器、變壓器這些核心設備納入進來,和制造企業一起研究攻關。
工程沒有用國外完整的進口產品,核心設備都是國產的,只有部分元器件進口。而且,即便用國外的IGBT半導體器件,我們也推進國內企業生產出了這種器件,而且性能也很好,在工程中得到應用。這些器件在后續工程將會大量應用,基本解決“卡脖子”問題。
柔直技術助力能源轉型
李立浧院士專訪錄
■ 今年7月底工程階段性投產,到目前為止運行狀態如何?
*以下文字整理自李立浧院士的采訪
階段性投產后,低端400千伏滿負荷試運行,已經給廣東送了近50億千瓦時電量,運行狀態非常好。這很了不起,世界上別說柔直,就是常規直流也沒有先例。
直流線路一般都有一年的運行適應期,這個工程一投產運行狀態就這么好,是奇跡,體現了非常高的技術水準。我感到非常高興和欣慰。工程竣工調試非常順利,為全面投產創造了有利條件。
▲烏東德電站送電廣東廣西特高壓多端柔性直流示范工程柔直變壓器攻關試驗。李品 攝
■ 未來柔直輸電技術如何進一步應用提升?
*以下文字整理自李立浧院士的采訪
01
這個工程能把柔直技術應用到3端,未來就有做4端、5端的可能。
主要考量的問題是:
●實際情況是否需要
●經濟效益能否保障
02
隨著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發展,這些間歇性、波動性大的能源未來將大規模接入電網,對電網安全穩定要求更高,柔直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案。
即使這些能源在遠方、分散多處,只要有多端柔直電網,就能有效匯集,解決能源傳輸問題。
—————————
南網傳媒全媒體記者:帥泉
原標題:《李立浧:這是世界電網發展史上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