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物聯網、5G等新技術不斷涌現,配電物聯網發展和應用場景已成為電力領域關注的熱點,在10月27日由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科技開發服務中心主辦的2020(第四屆)中國配電技術高峰論壇上,與會專家普遍認為,配電網已逐漸演變為物聯網與配電網深度融合的一種新型配電網絡形態,“十四五”配電網電力需求將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態勢。
配網智能化水平提高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相繼出臺多項文件促進配電網建設,提高配電自動化覆蓋率,推動我國配電發展取得顯著成果。
從研發成果來看,配電網智能化技術不斷發展,其中,國網研發了配電網在線/離線一體化仿真系統和配網數模混合仿真平臺,建立了配電網模式化故障診斷與安全保護方法庫,突破了配電物聯網設備即插即用接入、基于邊緣計算的多類型終端設備技術,掌握了配電設備健康狀態在線評估及配電網多時段檢修策略動態優化的理論方法,研制了能量路由器、能量交換機、電力集能器等系列靈活的配電設備;南網在傳統的配電自動化技術應用基礎上,開展了智能分布式、主站與就地協調的故障技術研究與試點應用,加快配電自動化實用化建設。
“隨著配電自動化建設工作不斷深入和持續推進,預計2020年底配電自動化覆蓋率將達90%,城網、農網供電可靠率、綜合電壓合格率將穩步提高。”中國電科院配電技術中心總工程師孟曉麗表示,作為連接用戶的最后環節,配電網是落實國家有關決策部署的主戰場,服務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向往的主陣地。隨著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等戰略規劃落地實施,未來城市和鄉村將持續快速發展,“十四五”配電網電力需求將保持中高速增長,電能替代、“新基建”等將成為全社會用電負荷新的增長點。
配網用電方式多元化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配電網近幾年呈現出智能化、信息化特點,其發展趨勢是靈活可靠、可觀可控、開放兼容、經濟適用。隨著城市電動汽車等新產業及農村更多光伏扶貧、“農光互補”“漁光互補”等新能源需要保障接入和消納,配電網需要適配更多元負荷的“泛在接入”“即插即用”。
國網設備管理部副主任呂軍表示,經濟高質量發展、電力體制改革和用戶多元用能需求對配電網高質量發展、提質增效及優質服務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這要求電網公司在設備管理標準化、精益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在全過程質量管控上謀突破,逐步推進設備資產管理信息化建設由分散向集中、由線下向線上、由孤島向集成轉變,有力支撐設備管理質效持續提升。
“近年來隨著經濟持續快速發展,配電網用電需求連年攀升,用電類別從原來的單一化轉向多元化,對配電網業務的數字化轉型提出了更高要求。”國網設備管理部主管劉日亮表示,大力推進數字化配電網建設,加快推進配電網設備智能化升級和管理數字化轉型,是建設能源互聯網企業的內在要求。
數字經濟重塑配電系統
天津大學電氣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院長王成山指出,分布式能源、電動汽車、需求側響應等技術發展,對配電系統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從網絡結構到運行方式都將發生很大變化,為應對各種挑戰,當前新型傳感技術、5G等先進通信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數據驅動控制技術、CPS與數字孿生技術、物聯網與云調控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熱點技術都有望在智能配電網中展現出很好的應用前景,為智能配電網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在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處長趙晨旭看來,4G所有業務機會都被無差別對待,就像一條交通大道,中間沒有實踐隔離,所有車輛相互搶道,會造成交通擁堵,這無法滿足智能配電網的業務需求。相比之下,5G則為不同業務提供差異化服務,這就好比根據不同車輛,運營方式將交通大道進行了實踐隔離,設置公交通道、非機動車通道等。也就是說,根據不同的業務場景,5G可實現分領域管理,保證配電網業務要求。
山東大學特聘教授、CIGRE中國和亞太區SC6專委會主席馬釗表示,世界經濟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已經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同時,以低碳化、數字化、智能化、可持續發展和能源節約型社會為核心價值訴求的能源革命,為配電網數字化轉型升級帶來了的百年不遇的歷史機遇和巨大挑戰。在能源革命、數字經濟重塑配電系統的過程中,互聯網專家有互聯網的思維和技術,配電領域專家有工業界的思維和經驗,數學大師有先進的超強算法算力和工具,唯有實現跨界、跨行業專家的思維融合才能創新,才能使能源互聯網、數字經濟開花結果。
配網智能化水平提高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相繼出臺多項文件促進配電網建設,提高配電自動化覆蓋率,推動我國配電發展取得顯著成果。
從研發成果來看,配電網智能化技術不斷發展,其中,國網研發了配電網在線/離線一體化仿真系統和配網數模混合仿真平臺,建立了配電網模式化故障診斷與安全保護方法庫,突破了配電物聯網設備即插即用接入、基于邊緣計算的多類型終端設備技術,掌握了配電設備健康狀態在線評估及配電網多時段檢修策略動態優化的理論方法,研制了能量路由器、能量交換機、電力集能器等系列靈活的配電設備;南網在傳統的配電自動化技術應用基礎上,開展了智能分布式、主站與就地協調的故障技術研究與試點應用,加快配電自動化實用化建設。
“隨著配電自動化建設工作不斷深入和持續推進,預計2020年底配電自動化覆蓋率將達90%,城網、農網供電可靠率、綜合電壓合格率將穩步提高。”中國電科院配電技術中心總工程師孟曉麗表示,作為連接用戶的最后環節,配電網是落實國家有關決策部署的主戰場,服務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向往的主陣地。隨著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等戰略規劃落地實施,未來城市和鄉村將持續快速發展,“十四五”配電網電力需求將保持中高速增長,電能替代、“新基建”等將成為全社會用電負荷新的增長點。
配網用電方式多元化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配電網近幾年呈現出智能化、信息化特點,其發展趨勢是靈活可靠、可觀可控、開放兼容、經濟適用。隨著城市電動汽車等新產業及農村更多光伏扶貧、“農光互補”“漁光互補”等新能源需要保障接入和消納,配電網需要適配更多元負荷的“泛在接入”“即插即用”。
國網設備管理部副主任呂軍表示,經濟高質量發展、電力體制改革和用戶多元用能需求對配電網高質量發展、提質增效及優質服務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這要求電網公司在設備管理標準化、精益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在全過程質量管控上謀突破,逐步推進設備資產管理信息化建設由分散向集中、由線下向線上、由孤島向集成轉變,有力支撐設備管理質效持續提升。
“近年來隨著經濟持續快速發展,配電網用電需求連年攀升,用電類別從原來的單一化轉向多元化,對配電網業務的數字化轉型提出了更高要求。”國網設備管理部主管劉日亮表示,大力推進數字化配電網建設,加快推進配電網設備智能化升級和管理數字化轉型,是建設能源互聯網企業的內在要求。
數字經濟重塑配電系統
天津大學電氣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院長王成山指出,分布式能源、電動汽車、需求側響應等技術發展,對配電系統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從網絡結構到運行方式都將發生很大變化,為應對各種挑戰,當前新型傳感技術、5G等先進通信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數據驅動控制技術、CPS與數字孿生技術、物聯網與云調控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熱點技術都有望在智能配電網中展現出很好的應用前景,為智能配電網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在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處長趙晨旭看來,4G所有業務機會都被無差別對待,就像一條交通大道,中間沒有實踐隔離,所有車輛相互搶道,會造成交通擁堵,這無法滿足智能配電網的業務需求。相比之下,5G則為不同業務提供差異化服務,這就好比根據不同車輛,運營方式將交通大道進行了實踐隔離,設置公交通道、非機動車通道等。也就是說,根據不同的業務場景,5G可實現分領域管理,保證配電網業務要求。
山東大學特聘教授、CIGRE中國和亞太區SC6專委會主席馬釗表示,世界經濟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已經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同時,以低碳化、數字化、智能化、可持續發展和能源節約型社會為核心價值訴求的能源革命,為配電網數字化轉型升級帶來了的百年不遇的歷史機遇和巨大挑戰。在能源革命、數字經濟重塑配電系統的過程中,互聯網專家有互聯網的思維和技術,配電領域專家有工業界的思維和經驗,數學大師有先進的超強算法算力和工具,唯有實現跨界、跨行業專家的思維融合才能創新,才能使能源互聯網、數字經濟開花結果。